途虎养车IPO,流血之后如何造血? - 新浪财经 “同理”却“无情”,冷热同理心的区别和优劣|变态者的谈判优势第六篇 这是桔梗在“谈判思维”的第638篇推文。 全文共3663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。 1引言 我们在“变态者”的性格特质中,看到了“谈判秒杀力”的诸多痕迹; 简、利、奇、信......(这个系列的前几篇已介绍) “秒杀力”还有最后一个字,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字, 情,同理共情。 “同理心”(Empathy)这个概念,已经被这个时代用得烂大街了。 几乎所有跟沟通、跟谈判、跟交流有关的事情,人们都在奉劝你要有“同理心”。 “同理心”几乎成了打开人们内心隐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。 我相信,此时你一定会问我, 等等,你不会是要告诉我,“精神变态”的人,也拥有超强的同理心吧? 这个怀疑很有道理。 2003年,美国人大卫-贝博,枪杀了两名当地警察; 准确地说,受害者已经身受重伤,躺在血泊里,哀求贝博不要杀他; 警察对讲机的频道里,传来了死者最后的哀求, 求求你...别杀我... 大卫-贝博,面无表情,甚至毫无波澜地扣下了扳机。 当他在2004年被判处终生监禁的时候,法官是这样评价他的, 即使犯下了这样的罪行,我依然在被告的陈述中,看不到任何悔过,他表现出“冷酷和超然”的态度,让我觉得,这样的人一辈子都该呆在牢里。 大卫-贝博,就是一个极端的“精神变态”,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他,我想就应该是, 无情。 2008年,塔拉-海格,一个24岁的母亲,用枕头让自己三岁的儿子窒息而死; 在谋杀之后,塔拉在网络上发了一个消息,声称自己的孩子因绝症不治而死; 然后,这一天晚上,塔拉用交友软件,为自己寻找了一个约会对象,一夜欢愉...... 塔拉-海格,同样被判处了终身监禁,也是一个极端的“精神变态”,她同样也是, 无情。 好吧,既然“精神变态”最大的特质是“无情”,那么这个系列又在描述他们的“说服力”,这和“秒杀力”的“情”字,不是相互矛盾吗? 如果说,“谈判秒杀力”最重要的环节,就是“情-同理共情”的话,那么这么无情的“变态者”为什么能具有谈判的优势? 共情? 无情? 2冷热同理心 我们依然在“变态者的谈判优势”这个系列推文中,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。 这个系列的焦点,是“精神变态”。 为什么“谈判秒杀力”的最后篇幅,要关注这样的人群? 因为“瞬间说服”的秘密,简、利、奇、信、情,都集中体现在这一类人群的特征中。 等等,这个“情”字似乎和“精神变态”的“无情”背道而驰; 一个“冷血无情”的人,怎么能体会对方的感情? 这样的人怎么能有说服力上的优势? 要回答这个问题,首先要解释一个普遍的误解。 “同理心”(Empthy),是一种脑部反应,但它又细分为两种极为不同的模式; 一种叫做“共情”,也被称为“热同理心”(HotEmpathy); 当一个人“共情”的时候,他会根据所观察到的对方行为,映射到自己相应的大脑回路中,并产生相应脑部活动;(他疼,我也痛) 不仅如此,“共情”的同时,杏仁核(情绪处理模块)还会同步参加活动。 另一种叫做“同理”,也被称为“冷同理心”(ColdEmpathy); 当一个人“同理”的时候,他的大脑被激活的功能是“计算”,准确地说,相应的大脑区域是前扣带回皮质(AnteriorCingluateCortex)、颞极(TemporalPole)和颞上沟(SuperiorTemporalSulcus);(他被针扎了,他应该会疼) 此时的杏仁核,毫无动静。 尽管这两种大脑反应,被大多数人笼统地称作了“同理心”,但区别却非常大。 仅“共情”但无“同理”,就好比,只有韵律,却没有诗句; 仅“同理”但无“共情”,就好比,只有诗句,却没有韵律; 再比如,“同理”能力,就好比你能拿到一个城市的地图,虽然你从来没有去过那里(没有设身处地的经历,也就是“共情”),但你依然能够“计算”出那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和距离; 又好比,即使一个有红绿色盲症的人,他们依然能够在红绿灯路口停下来; 因为,即使分不清红和绿,但他们依然知道灯的颜色出现了变化。 所以,“变态者”所谓的“无情”,其实准确来说,是没有“共情”力,但“同理”能力却依然超群。 3难题不难 为了能够解释得更清楚,让我们还是引用著名的“电车难题”; 1967年,哲学家菲利帕-福特提出了著名的道德两难问题,“电车难题”。 它描述了一个假设的有轨电车失控的场景,它驶向的前方轨道上有五个人; 而你正站在铁轨控制台旁,可以通过简单的一个按钮把这辆电车切换到另一条轨道上,拯救这五个人的生命; 但问题是,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个人,这意味着,“按下按钮”会牺牲这个人的生命。 你会怎么选择? 心理学家们做了大量的调查,大多数被访者都会选择“按下按钮”; 这些人的解释是, 牺牲一个人,救了五个人,划得来。 然而,“电车难题”还有第二个版本,这个版本里没有控制台和另一条轨道; 但你可以选择把轨道旁的一个胖子推下去,这会让电车停下来从而挽救五个人,当然这也会牺牲胖子的生命。 在这个版本问题的调查中,原来选择“按下按钮”的被访者却都纷纷表示不愿意推这个胖子。 当问及他们原因时,他们解释说, 这是要我谋杀一个人,我做不到。 如何从心理学上解释,同一个人面对两个版本的“电车难题”,会有相反的选择?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,约舒华-格林纳教授,认为原因在于两种选择所对应的大脑处理模块不同; 对于版本一来说,这是一个“无关个人”的道德选择,此时大脑被激活的区域是,前额叶皮质(prefrontalcortex)和后顶叶皮质(posteriorparietalcortex); 还记得吗?这些功能和我们刚才提及的“同理”(冷同理心)所涉及的大脑认知功能回路非常相关,处理“计算”。 而对于版本二来说,这是一个和“个人”息息相关的选择,情绪不可避免地掺和进来,也就是“杏仁核”(情绪处理模块)也毫无悬念地被激活了; 还记得吗?这也是我们刚才提及的“共情”(热同理心)。 让我们综合一下这些知识,来理解一个“无情”的“变态者”的思路; 他们在做版本一的选择时,会毫不犹豫地按下按钮,这和我们大部分人也保持一致; 当他们在做版本二的选择时,他们依然毫不犹豫地把“胖子”推了下去; 原因在于,他们不做“共情”,即使在“推胖子”的时候,他们的“杏仁核”依然不会被激活,没有任何情绪干扰,仅仅是“1比5损益”的计算。 如果给你戴上fMRI设备(核磁共振成像设备),然后让你从版本一转向版本二的选择时,你会发现成像屏幕上,你的杏仁核相关功能区,闪烁得像是霓虹灯一般; 但如果是一个“精神变态”的大脑,你看不到任何这样的现象。 图片 4劣势?优势? 只会“同理”,无法“共情”的人,会处于劣势吗? 要回答这个问题,还要看一个研究实验。 来,先来试试看你的能力; 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,请判断一下,下面三个图中的人物此刻的情绪是四种中的哪一个? 图一,A.愧疚B.友善C.局促不安D.沮丧 图片 图二,A.坚决B.愉快C.惊骇D.无聊 图片 图三,A.沮丧B.释然放松C.害羞D.兴奋 图片 怎么样?不是特别容易? 没错,这项测试的平均准确率大概在三分之一; 所以,如果你也只猜对了一个,很正常。 (正确答案在文尾处) 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,西蒙-巴伦-科恩教授,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; 既然这个实验的主旨,是去“体会”对方的情绪,那么,无法“共情”的“精神变态”者,在这个实验的表现上,是不是会比常人差很多呢? 为了寻找答案,西蒙教授拜访了伦敦的三个大监狱,当面测试了十九个具有典型“精神变态”特质的囚犯,同时又和十八个普通人的测试结果相对比; 结果很让人意外,没有任何差别。 换句话说,“精神变态”者们即使不懂得“共情”,但简单地“同理”计算,依然能够完成和常人相同的“情绪辨识”能力。 无论你相不相信,“共情”并不比“同理”更有优势。 (详细实验见:Richell,R.A.,Mitchell,D.G.V.,Newman,C.,Leonard,A.,Baron-Cohen,S.andBlair,R.J.R.,‘TheoryofMindandPsychopathy:CanPsychopathicIndividualsReadthe‘LanguageoftheEyes’?’Neuropsychologia41(2003):523–526.) 5同理却无情 那接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, 无情的“同理”,有没有可能比“共情”,在某些时候更有优势? 答案是肯定的。 变态者的谈判优势,就在这里。 看一个例子, 凯文教授的朋友,丹尼,是一个有着“精神变态”特质的人,当然他并不暴力,也不是坏人; 有一次,丹尼的朋友,弗兰克遇到了一个难题,来求丹尼帮忙; 弗兰克在伦敦有一所四十几年的老房子,想要卖掉,但里面的住客,一个固执的老头子却一直不肯搬走; 很多次,弗兰克都已经和买主谈好了价格,但老头子就是赖着不搬,搅黄了买卖。 这该怎么办? 丹尼表示,这事儿交给他了。 一天,丹尼来到这所老房子,敲开了房门; 您好,我是业委会的,请问业主在吗? 老头子一脸狐疑, 业主不住在这里,有什么事吗? 丹尼继续一本正经地说, 噢,业主不在啊?嗯,这事儿挺急的...你有业主的电话吗?我还是早点通知他,比较好... 老头子眨了眨眼睛,更加疑惑起来, 电话我是有的...到底什么事儿?这么急...... 丹尼好整以暇地说, 啊,没啥大不了的,就是隔壁不远一家人得了肺癌,然后测出这里的建筑环境有问题,说是“石棉浓度”超标...哎呀,我也不太信,但得通知业主尽早做个浓度测试,写个报告交上去...... 还没等丹尼这句话完全说完,老头子就“噌”的一声,窜出了房子,向外面跑去... 丹尼笑了笑,回头用锁头把屋门从外锁了起来,然后把钥匙交给了弗兰克; 搞定。 在这个故事里,我们看到了一个“精神变态”的思维习惯,“同理”却“无情”。 他能够换位思考,捕捉到一个就是不肯搬出门的人会在什么情况下出去; 但却对使用“欺骗”的伎俩,丝毫没有任何道德负担; 在“谈判秒杀力”的“情”字上,变态者的优势可见一斑。 6小结 “精神变态”的特质,同时具有“谈判秒杀力”的优势? 简、利、奇、信、情。 答案就在这里。 (表情识别的答案在这里:C.A.A) 这里是“谈判思维”! “变态者的谈判优势第六篇”待续 ---桔梗(839239@qq.com)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